5月20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关于建筑材料价格异常波动的风险提示:今年以来,受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水泥、砂石、混凝土、钢材、铜材及电线电缆等建筑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叠加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的价格低谷因素,建筑材料价格同比涨幅较大。同时,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造价站已在《深圳建设工程价格信息》中多次发布警示信息。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一家装修公司负责人表示,从去年年中开始,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就不断上调价格,从石膏板、板材、管材、线材到商砼(混凝土)、轻钢龙骨等,无一例外要求涨价。这让他很为难。因为年前公司已经与客户签好合同,现在材料全部涨价,不要说赚钱,连成本都很难收回。
我国玻璃价格指数显示,截至5月7日,玻璃价格指数已经高达1635.24点,再创历史新高,相较2020年低点的981.89点上涨66.54%。一家玻璃公司负责人抱怨说,玻璃价格从去年最低1200元/吨涨到2400多元/吨,价格翻了一番,现在只能生产签好合同的产品,有新的合同也不敢签。
据了解,“五一”假期后,从钢坯到钢材,再到原材料、再生钢铁原料,钢材价格继续大涨。相关统计显示,5月8日,天津天钢、江苏徐钢集团等95家钢厂上调废钢采购价,涨价区间为10元/吨至200元/吨。
不止建材,截至今年3月,57种主要大宗商品中,30种商品涨幅超过10%,原油、聚合MDI、阔叶橡胶等11种商品涨幅超过30%,纯苯年内涨幅更是超过50%。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表示,主要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流动性宽松及市场预期等因素叠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我国的影响有利有弊,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上游原材料企业盈利能力、降低债务风险,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中下游制造业经营成本上升,影响行业效益。
5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约谈铁矿石、钢材、铜、铝等行业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重点企业,并要求有关重点企业要促进上下游行业协调发展,维护行业良好生态;要依法合规有序经营,带头维护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秩序,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捏造散播涨价信息,不得囤积居奇、哄抬价格。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也提醒建设工程各方主体,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在新签订合同时应充分考虑施工期间建筑材料等变动因素对工程实施的影响,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保证工程按期交付使用。
文章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
(中国砖瓦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